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世面的开阔、阅历的丰富,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时有发生,包括学习不认真、不搞卫生,抽烟,喝酒,谈恋爱,背后谩骂老师及更有甚者当面顶撞老师等等。班主任在处理这种事情时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时应慎之又慎。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不良”行为发生时,班主任必需顾及到自已激动情绪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已胸怀宽广。”
前两周,我班有一位在体育部兼职的男同学自称他们申请不要参加班级卫生劳动,不听组长(女同学)组织且依仗个子高大欺负她。星期天晚上班会时她向我反映了这个问题(当时该男同学也在场),他用讽刺的语言欺负了她,使她当场委曲地哭了。当时我为了替她伸张正义,批评了男同学,并且要求他向女同学陪礼道歉。可他说他是体育部的,有申请不要搞卫生,他没错,而且他是男子汉怎能放得下脸给女同学道歉。我坚决要求他道歉,他不肯,双方僵持了好几天。过了几天,冷静下来细想,心平和气地做好他们双方的思想工作,问题最终得到较好的解决。
2.事发后,宜静不宜动。有的班主任在学生“不良”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相关部门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不良”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索:为什么会发生“不良”事件,自已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等。如果自已能解决,就决不找学校、找家长。
特别是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为反感。一旦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班主任工作将无法顺利地开展。
3.处理“不良”件,宜深不宜浅。学生很清楚应尊敬师长,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也是《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不良”事件,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时,应深入调查、了解,找出原因,对症下药,达到正确彻底解决,决不能敷衍了事。
我班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差,又有较多的“不良”行为习惯。起初,我一味指责,要求尽快改正,并罚搞卫生,可一直不见效。后来经多方全面了解,知道原来他父母离异,心灵有一定的创伤。在他母亲帮助下该同学能与我较好地配合,现在情况有所好转。
4.处理“不良”的事件,宜真不宜假。有时,“不良”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就伪装自已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不良”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
当“不良”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已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不良”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
5.处理“不良”的尺度,宜宽不宜严。有时“不良”是针对我们教师的,教师受到了伤害,所以,处理更把握好尺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必须更加严格;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和标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以教育为目的。如果通过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哪怕受一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其实,班主任处理“不良”最好办法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要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敬。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已,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已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2)平时加强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开展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的了解。可通过查资科,谈心,观察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的短处,而是为了对他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这样就避免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因方法不当引起学生的反感。
班主任还应勤与学生交流。首先,勤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其次,勤交流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增进感情。交流的态度要诚恳;交流的方式可多样;交流的时间、地点可不受限制。
(3)树立良好的班风。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发生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成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大大减少。
(4)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处罚学生要把握尺度。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他们要求独立自主,不喜欢别人的管教。他们在家庭中是中心、是皇帝,对家长的批评就经常“不敬”。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讲艺术。首先,批评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一生都会犯许多错误,尤其是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教育的责任赋予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我们不能放弃这一权力,但也不能滥用。班主任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学生自身。批评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行为。在批评中班主任应指出学生行为上的错误、错误造成的影响、改正错误的方法,决不要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尤其是常犯错误的同学,更需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其次,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再使用。班主任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批评学生,既使他容易接受,又达到了批评的效果。这需要班主任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力,还要有一颗爱心。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处罚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没有处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
Copyright? 2025 www.cae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锡市惠山区特殊学校 地址: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海瑞路9号 电话:0510-83880107 用户登录 | 管理登录 | 苏ICP备1805616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