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正在推广的“赏识教育法”,是南京一位普通的技术员周弘创立的(周弘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周弘的女儿周婷婷,是中国第一个聋人女大学生,中国第一个聋人留美硕士生。她1岁半时全聋,3岁半才开始学说话,到5岁时居然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8岁时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千位数,创下新的吉尼斯纪录。16岁考入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3月又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为心理学咨询专业硕士研究生。
帮助女儿创造生命奇迹的周弘,在潜心教育聋女的20年里,摸索总结出了“赏识教育法”,著书立说后,被许多家长所接受并广泛运用。“赏识教育”并非简单的表扬加鼓励,它教你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孩子,赏识孩子的生命,赏识孩子的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把外在的激励化为孩子自身的动力,诱发已存在于孩子身上的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我自己”。
本期所采访到的内容,也许有助于你掌握这门赏识教育的艺术。
聋儿也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优秀
苏女士,42岁,高中学历,自办聋儿语训班。
苏女士的女儿朱晓莹,今年14岁,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均为90多分的成绩考入广州市第10中学。朱晓莹曾被评为广州市越秀区“十佳优秀少年”、“广州市优秀少先队员”、“岭南少年报优秀小记者”,还获得过电脑、绘画等方面的许多奖项。这样一位优秀少年,却是一位先天失聪的残疾儿,是她妈妈苏女士运用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法”,把她培养成才的。
提起女儿的教育,苏女士心中有不尽的苦涩酸甜。
女儿两岁时还不会说话,听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都没反应,带她去医院一检查,原始听力98分贝(100分贝就是全聋),这才知道孩子是先天失聪。无奈之下,我们把孩子送进了聋哑康复中心去训练,到孩子5岁多时效果也不明显。怎么办?我们夫妻整天叹气,真是有点绝望了。就在这个时候,周弘老师来广州做报告,讲他怎样用赏识教育法培养他失聪的女儿,对我震动很大,我一定要把我的孩子培养成广州的“周婷婷”。
当时按政策我可以再要一个孩子,但我决定不要,用全部的心血来培养女儿。1992年我痛下决心辞了职,在家一门心思教育女儿。我借鉴周弘老师的“语言文字同步教育法”来训练女儿。跟她多说话,教她把手放到喉部感受振荡,让她吹气球练习发音。随时带着纸和笔,走到哪儿,写到哪儿。每学会一个单词,我就拍巴掌或竖起拇指鼓励她。这样在学龄前,她已经会认2000多个汉字了。
女儿该上学了,我们没有把她送进聋哑学校,而是满怀信心地把她送进了旧部前小学,这是一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名校。开始校长不收,我很诚恳地跟校长讲:“给我女儿一个机会吧,如果她跟不上,我随时把她带走。”
女儿进了学校后,尽管老师和同学都对她很好,可她的自卑感还是很快就表现了出来。女儿主要是靠看口形来“听”人说话的,这样听课就很困难,结果拼音考试不及格,她上学的信心又动摇了。这次我和她爸爸心里都很难过,我们流着泪把她带到了聋哑学校,跟她讲,你不
用心学,就要进聋哑学校,像这里的孩子一样学打手语。女儿哭了,她说她不学打手语,她要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说话。女儿从那以后,就特别用心学习,上二年级时,她居然考了全年级惟一一个语文100分。
女儿“听”不行,我们就希望她写行,培养她写作方面的能力。但起初,女儿写作文总是不理想,我就鼓励她给表姐、姨妈等亲戚写信,然后请求亲戚们把她信中的病句、错字改出来后,再寄给她。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一直陪她写作文,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她写一篇我也写一篇,然后让她挑,挑中我写的,就让她重抄一遍交上去(我私下里会告诉老师)。这样刺激了她的好胜心,写作水平提高很快,作文常被贴出来或在班上朗读,还不时发表在岭南少年报上。她觉得自己写作方面比别人强,很自豪。
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最怕接触社会、与人交往,我们就在这方面多锻炼她。最初是让她去买报纸,第一次去买报纸,她有点胆怯,拿了5毛钱,站在那儿半天不吭声,可当她鼓足勇气,买回来一份报纸时特别高兴,我们便夸她真行!后来我们又鼓励她和同学一起去逛街,买东西。去酒楼喝茶,也让她去点茶点。经常让她和她的堂哥、表妹在一起玩,聊天。鼓励她参加溜冰、打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这样不光是锻炼了能力,关键是增强了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自己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做好。
我觉得聋儿只不过损失了30%的能力,他还有70%的潜力,如果你能帮助他把70%的潜力发挥出来,他会比一个正常的孩子更优秀,但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学会赏识你的孩子。
状元的妈妈说:赏识意味着尊重和放手
郑女士,45岁,大专学历,广州某公司经理
郑女士的女儿王铮是广东省2001年高考语文单科状元,考取北京大学化学专业。
状元的妈妈是很懂得赏识教育真谛的,她说:赏识意味着尊重和放手。
赏识你的孩子就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我从不强迫女儿做她不喜欢的事情。女儿7岁时我们开始让她学钢琴,学了一年多,发现她学琴的兴趣一直不浓,就不再要求她每周去学琴,高兴了让她就自己弹弹,不高兴了,许久不摸琴,我也不说什么。
赏识你的孩子,就要对你的孩子有信心,给他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他自由发展。尤其在学习上,你不要去充当他的拐杖,让他过多地依赖你,你应当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孩子读小学时,不少家长喜欢“陪读”,孩子做作业,家长在一旁陪着,孩子做完作业,家长一道题一道题地帮助检查纠错。我女儿学习从小都是靠她自己,我从来没有检查过她的作业,有时老师要求家长签字,我看都不看就签上名。小学阶段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但我一点也不介意,我知道她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用不着担心,由着她轻轻松松地学。
赏识你的孩子,就要注意时时给孩子以鼓励。有不少家长喜欢数落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看人家谁谁怎么样,你就不如人家。这样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我从来不这样说话,我对我女儿都是多多鼓励。她取得了好成绩,我会说:“我就知道你行!”偶有失误,我会说:“没关系。”女儿中考时,以学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重点班,可读高一时由于一下子不适应,排名落到了年级第17名。女儿显得不那么自信了,情绪有些低落。我和她爸爸在她面前表现得很平淡,尽可能不使她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只是在饭桌上随意地跟她聊:“你们班的同学资质都比较好,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就不错。”然后鼓励她“没关系,还有两年可以好好努力”。我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女儿的自信心,尽量帮助她减轻压力。高二、高三,女儿又跃居年级前几名。
赏识教育从幼儿开始
吴女士,37岁,本科学历,华南师范大学幼儿园园长。
3到6岁是培养一个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关键时期,这一点已被中外许多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所肯定。因此,在这个阶段,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那么,从家长的角度,怎样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呢?
鼓励幼儿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的能力是从自理能力开始发展起来的,自信心是从做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起来的。幼儿3岁左右具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鼓励他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摆放碗筷、收拾玩具等,见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有些家长觉得让孩子拿个东西,扫个地什么的,又费话又费时,倒不如自己做省心。殊不知,让孩子做这些小事,可以满足孩子的参与欲望和表现欲望,当孩子感觉自己会做许多事,并且有的事比爸爸妈妈做得还好时,自信心就会倍增。
培养幼儿学会赏识自己。赏识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自己有很多优点。家长要善于给孩子创造赏识自己的氛围和机会。我们幼儿园就曾经开展过“画日记”的活动,引导幼儿回忆今天自己有哪些好行为,好表现,然后把它画出来,带回去给家长欣赏。孩子们把自己做早操的漂亮动作,把自己帮助小伙伴的情景都画了出来,非常有助于孩子发现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家长不妨借鉴这些做法,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小手工制作、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让孩子在展示自己的才艺中认识自己,欣赏自己。
多夸奖孩子。多说赞美的话,鼓励的话,少说贬损的话,批评的话。我们在幼儿园工作,发现家长们碰到一起,喜欢议论孩子的长短,并且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同人家的孩子比较,比较的结果多半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有个小女孩画画得很好,当孩子双手捧着自己的“杰作”,得意地让爸爸欣赏时,没想到当爸爸的却不耐烦地说:“画什么,你看祈祈的钢琴弹得多好,你就只知道画画。”以后这个小女孩画画再也提不起劲了。如果这位爸爸换一种说法:“你画得真棒,要是弹钢琴也像祈祈一样好就更棒了。”有可能,小女孩不仅画画得好,而且钢琴也会弹得很出色。扬扬是个顽皮的孩子,有次我去家访,他妈妈当着孩子的面罗列了孩子一大堆不是,看到孩子很难为情,我赶紧说:“不会呀,扬扬最近表现可好了,昨天当值日生,还被老师和小朋友表扬了呢!扬扬你说是不是?”扬扬眼睛一亮,说:“就是嘛,我还得了一朵小红花呢。”我当即跟扬扬的妈妈讲,你以后千万不要当孩子的面数落孩子,每天要多表扬他,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扬扬今天穿衣服穿得真快”“扬扬字写得真漂亮”等等,这样鼓励孩子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扬扬妈妈的毛病我想许多家长都有,要知道家长左一个“不是”,右一个“不是”,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幼儿的心理发育不成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消极的评价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自信,有可能使孩子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正视长处还是放大短处,大不一样
周伟励,男,48岁,本科学历,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审
周先生曾主编过备受家长们青睐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和《家庭教育在美国》两本书(本刊2001年第5期曾专访两本书的作者黄全愈)。周先生通过对比中西方教育的一些不同理念,谈了对赏识教育的看法。
中国的家长更多的是“埋怨教育”,有不少家长都是恨铁不成钢,总是埋怨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包括一些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家长。我有一个同学,是中科院毕业的研究生,有几次,我们同学聚会,他带着儿子,便当着孩子和大家的面评价孩子,不争气了,不聪明了,说得孩子连头都抬不起来。这些现象说到底还是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的情结比较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以至于总是批评指责孩子,而很少想到去赏识孩子。我最近看到一个资料,讲济南搞过一次调查,42%的孩子“常常受到父母打骂”;47%的孩子则受到过父母“严厉批评”;另有19%的孩子说父母常贬低自己,“常说自己不如别人”。
我编黄全愈的两本书,感到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说美国的教育强调正视孩子的长处,而中国的教育强调正视孩子的短处。这一“长”一“短”大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经常会说,我没什么优点,一想到自己首先是一大堆缺点,这能不影响孩子的自信吗?而美国的孩子常常放大自己的优点,包括在我们看来不起眼的优点,比如:会踢几下球,会唱几句歌。可人家孩子就这样找出了许多比别人强的理由。
还有,美国的孩子敢于说“NO”,敢于说“不!”有批判精神,才有创造性思维,才有个性的张扬,才有更大的进步。而中国的家长则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俯首贴耳才是好孩子,无形当中弱化了孩子的独立意识、自信心和逆向思维能力。黄全愈曾给我讲过一个穿礼服的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导师奎茨博士有个儿子叫利克,利克的学校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典礼上,男生穿蓝色的礼服,女生穿白色的礼服。利克认为这是性别歧视,和另两名女生一起要坚持穿错颜色,校方表示穿错颜色就不能毕业,而当时利克已获得纽约州一家著名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只待参加完毕业典礼,就去深造自己钟爱的中提琴专业。此事非同小可,特别是后来事态又严重了,校方动用警察,准备逮捕胆敢穿错校服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奎茨博士反复征求儿子的意见,晓以利害,但儿子表示要坚持。奎茨博士很平静地对儿子说,让他做好被逮捕的准备。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有惊无险,但我还是被这个故事震动了,一个孩子置自己的前途于不顾,敢于说“NO”,一个父亲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尊重儿子说“NO”的权利,很值得我们的家长从中悟出点什么。
Copyright? 2025 www.cae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锡市惠山区特殊学校 地址: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海瑞路9号 电话:0510-83880107 用户登录 | 管理登录 | 苏ICP备18056168号-1 |